塑化風暴之後,你有沒有重新調整定調另一種健康的生活型態?生活在有塑膠王國稱號的台灣,塑化劑進入國人體內的速率難以想像。小劑量、長時間暴露,即使微毒也會變劇毒,吞掉你的健康。從現在起,檢視並改變生活中各種壞習慣,做好每個小動作。
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花了三年研究證實,台灣孕婦體內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,高出美國4〜13倍。李俊璋也研究家戶灰塵。客廳、地板和沙發灰塵DEHP高達1643.6微克,全球最高。教授李俊璋強烈建議「所有塑膠的製品都不應該裝或碰觸油脂、熱食」
尤其目前已知的化學物質種類高達1100多萬種,即使有許多不屬於急毒性物質,小劑量的微毒長時間經過食物或空氣或接觸吸收,對健康的危害更為嚴重。
但不管如何,我們還是可以從生活各個角落採取行動,將人體暴露降到最低,「每個小小的動作都要做,」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建議。
浴室
- 扔掉空氣芳香劑吧--空氣芳香劑多為化學合成製劑,裡面可能摻雜塑化劑、甲醛或苯。
- 用比較不香的沐浴乳--沐浴乳、洗髮精、保養品多含鄰鄰苯二甲酸酯(DEHP),小劑量也可能變成大危害;選擇香味較淡的產品,或以香皂替代。
- 徹底卸妝--化妝品當然也可能中塑,建議徹底卸妝,平時非必要,少化大濃妝。
- 洗頭時多沖洗兩次--不要使用太濃稠或太香的髮膠,睡前要洗掉,而且至少洗兩遍。
- 別讓灰塵堆積在電腦、印表機的電線上--塑膠(橡膠)電線外皮溫度升高後,容易釋放塑化劑,電線上如果有灰塵,粉塵容易吸附塑化劑,再散佈到空氣中。
- 摸完傳真紙要洗手--紙張表面要常塗上雙酚A,會影響內分泌與生殖能力。
- 帶不鏽鋼碗筷外出用餐--二氧化硫的免洗筷有毒;所有塑膠都會溶解出來的雙酚A與塑化劑;紙製便當盒內膜會有一層膠膜,遇熱會溶出塑化劑。
- 以玻璃、瓷器、陶杯或不鏽鋼的杯子喝水--PC材質會釋放雙酚A,PVC材質遇熱會釋出塑化劑
- 丟掉車內寶特瓶的水--經過陽光曝曬或車內高溫一整天,塑膠瓶內的塑化劑已經徹底溶出
- 別讓孩子在塑膠巧拼地墊爬玩--發泡聚苯乙烯(PS)或聚氯乙烯(PVC)的巧拼地墊,含有塑化劑。
- 用完橡皮擦要洗手--通常橡膠很硬,必須加高劑量的塑化劑才能讓PVC橡皮擦軟化。
- 木質地板少打臘--合板類的裝潢建材內含甲醛(一級致癌物),經常打臘,地板灰塵會有比較高的DEHP和BBP。
- 丟掉保鮮膜吧--保鮮膜經微波加熱後會散逸出大量的DEHP,即使不加熱,以PVC(聚氯乙烯)保鮮膜包覆油質食物時,溶出的DEHP塑化劑高於歐盟每人每天每公斤可容忍的攝取量
- 別把剩菜裝入塑膠保鮮盒--不論哪種塑膠材質容器,只要裝油脂菜餚,即使不加熱,也會溶出塑化劑。請改用價格較高的玻璃製品。
- 寧可用手吃手扒雞--建議直接用手比較安全,至少不會吃到塑化劑。
- 罐頭內藏的危機--研究發現含有環氧樹脂附膜的罐頭食品,食物中都有雙酚A。
- 少用速食麵、拉麵內附的油包--油脂容易誘使塑膠包材溶出塑化劑,可用新鮮的食材提味。
- 把送洗回來的衣服請出臥室--乾洗常用甲醛當助染劑,乾洗後的衣服,建議先掛在陽台。
- 不要在臥室噴香水--香水的定香劑中塑化劑含量高,宜選用香味較淡或天然精油。
- 輕度有氧運動--健走或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,讓身體廢棄物送到肝臟處理
- 好好睡一覺--讓肝臟專心徹底「清倉」,不讓電磁波進入臥室。
摘錄自: 天下雜誌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